IPO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IPO > 刚刚,传媒江湖一个千万级大号诞生了
  • 从0到1,这些新锐品牌在抖音做对了什么?

    从0到1,这些新锐品牌在抖音做对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1/06/22

    如今的食品饮料行业,新机会往往由新的玩家率先挖掘,他们中的佼佼者将成为行业中极具竞争力的年轻选手,我们称之为新锐品牌。 在漫天的战报中,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个数据猛增的新锐品牌,但挖掘新锐品牌背后的...

  • Gislaved熊牌轮胎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Gislaved熊牌轮胎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发布时间:2021/04/24

    德国马牌轮胎亚太区产品总监Tolga MUTLU介绍Gislaved熊牌新品轮胎 大陆马牌轮胎(中国)有限公司宣布,拥有百年辉煌历史的轮胎品牌 — Gislaved熊牌轮胎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夯实德国马牌在华“多品牌”战...

  • 麦当劳中国推出金菠萝雪芭

    麦当劳中国推出金菠萝雪芭

    发布时间:2021/04/23

    麦当劳中国推出首个雪芭类产品 麦当劳中国与国际知名水果品牌都乐首次合作,推出全新夏日新品 — 金菠萝雪芭,为夏日冰品市场增添了一个创新的美味轻食选择。 金菠萝雪芭是麦当劳中国的首个雪芭类产品,使用...

刚刚,传媒江湖一个千万级大号诞生了

发布时间:2017/06/23 IPO 浏览次数:1116

6月21日,朋友圈里最火的文章是什么?小伙伴们的朋友圈是不是被“新华社”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一篇文章:《刚刚,沙特王储被废了》刷了屏,才几分钟,阅读和评论都达到了惊人的10万+。

  这篇文章为什么这么火?眼尖的网友发现,9个字的标题、只有46个字的正文居然用了三个编辑!而小编的评论更是活泼、幽默,网友们不得不叹服,画风……转变后,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新华社!
  而在心领神会一笑之余,从转发和评论的体量,掐指一算,这粉丝数应该已经超过了千万吧??想不到,新华社在微信网红路上已经走了那么远?!
嗯哼,你没听错。
如果你觉得新华社只是长辈们在茶余饭后才会看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新华社”早就加入了微信公众平台上最具影响力的“千万粉丝俱乐部”。在“人人都是自媒体,俯拾皆是公众号”的时代,新华社以火箭速度迅速窜红。
在惊讶之余,其实也早有征兆。新华社的“画风”早就不一样了。
如果你在朋友圈刷到过《猫奴们看过来!这只呆萌“喵星人”能镇宅》《中国男乒力克日本,包揽三届奥运全部金牌!刘国梁动情吻马龙!》《倚天屠龙记,火箭军东风战队等你加入》等文章,相信诙谐幽默的风格会让你印象深刻。如果你发现这些内容系新华社微信出品,是否会感慨:“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新华社!”
不少网友的反应亦是如此。翻看新华社官方微信公众号,“接地气”、“这样的新华社,我喜欢”等评论比比皆是。与此同时,新华社微信的关注度也水涨船高,阅读10万+、点赞数百次时有可见。
目前,新华社旗下各微博号粉丝总数突破5000万,位列中国媒体微博天团之一;微信粉丝数高达1000万,在微信公众号中影响力位居前列。新华社无疑是转型最成功的传统媒体之一。
  新华社的走红是官媒转型的一个“另类”。这种画风的转变,效果怎样?改变背后,新华社微信公众号是否使出了“洪荒之力”?我们就来聊聊大象是怎么跳舞的吧。
  首先,作为老牌通讯社,新华社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庞杂的信息、频繁的发布加上与时俱进的一手内容能够有效解决粉丝的“信息饥渴”问题,让新华社微信公号快速蹿红。
“新华社”一直保持着非常高的推送频率。平均每天推送12篇文章,分布晨、早中晚、夜不同时段,以便于最大程度地吸引更多的用户注意力。在推送的微信文章中,98%以上的阅读量超过10万。每月排名前10的新闻,阅读量均突破百万。
作为专业的新闻媒体账号,它非常注重时事话题的深度报道,报道的深度与权威性使其达到非常高的转发率。《十年前彭宇案的直相是什么?最高法官微这样说……》《很尖锐!中央第12轮巡视在北大清华等14所高校,挖出了这些问题!》等均获得了极高的阅读量和点赞量。
  此外,“新华社”还有一些“接地气”的报道。例如6月4日发布的《外卖小哥给儿子送了一次餐,转身后落泪了……》就是对外卖小哥的一件日常小事的报道,这种“接地气”的内容以真情实意打动了很多网民的心,收获了10万+的阅读量和1.5万+的点赞量。
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新华社”不仅推送的文章量多,文章内容的质量也非常高,内容选择、报道形式等极为符合微信用户的阅读偏好。
  其次:“新华社”放下身段,与粉丝亲密接触,有意识地打造自有“网红”节目。
如何提高粉丝的数量和黏度一直是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重点和难点,业内普遍强调要加强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建设,最终实现粉丝的转化。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内容生产是强项,但仅有内容却远远不够。
在“内容为王”的基础上,“新华社”打造自有“网红”节目。比如重磅级文化栏目—夜读。每天晚上九点三刻相约。每期都会有一个寓意深刻的主题,比如“遇见”、“陪伴”、“选择”等等。夜读栏目邀请各领域名人,既有著名艺术家、也有大IP明星,朗读一篇散文、一封书信、一首诗。
《父亲节读朱自清<背影>》这一期,著名朗诵艺术家陈铎老师的朗读,引起网友极大共鸣。在认真的聆听中,我们也许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归宿。
如今,以“快节奏”、“浅思考”为特点的各类栏目盛行,微信公众号不乏传播消极负面情绪以博得噱头,引发追捧。而《夜读》这样的有深刻人文关怀的栏目以舒缓的节奏让我们浮躁的心灵获得宁静。不但拉近了年轻用户和国家通讯社的距离,在汇聚了人气同时又宣导了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紧紧抓住“朗读”这种文化行为,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在城市中、人群中,寻找共情,给人们朴实干净的能量。
  而新华社还另辟蹊径打造线下活动。“领读者计划”系列公益读书活动,以名人带动全民阅读,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赢得广泛关注,收获了网民的满满点赞还增强了粉丝黏度。
“网红”节目的打造,是主流媒体改进表达,主动融入新媒体舆论场的有益尝试。新华社的做法,值得点赞。
  第三,通过创新赢得受众,让用户爱上新华社。
对于主流媒体而言,能否顺应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传播趋势,关键在于把握互联网传播规律,找出现象级传播事件、传播载体的本质特征,从而找到释放自身优质资源的有效方法。
腾讯微信产品总监曾鸣指出:“微信公众号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获取广大用户的认同,用户的使用体验是至关重要的”。
1月9日,“新华社微悦读”成为“新华系”的最新成员,这也是首个上线的新闻类小程序。在优化了用户体验后,更是给粉丝们惊喜,觉得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敢于创新的新华社。
而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新华社精心推出原创一带一路之歌《Let’s go Belt and Road》迅速引爆网络空间,在社交媒体和朋友圈形成刷屏之效,仅网络阅读量就累计超过千万人次,网络留言数以万计。粉丝大赞“做完了魔幻大片做神曲,厉害了word新华社”、“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新华社”!
  这首“正经又魔性”的“神曲”采用京剧加念白的形式,是一首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京剧与说唱、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歌曲。看上去有些颠覆和混搭风格,实际上是在用一种通俗的方式告诉听众什么是“一带一路”。除了形式创新,新华社还邀请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音乐创作人江一燕倾情演唱,获得很多年轻人的关注。
作为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新华社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一改主流媒体严肃的面孔,还大胆采用了弹幕这种新型评论形式,将网络世界群体狂欢形式植入到新闻事件主题传播当中,为整个MV引入了流行元素。既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又带来听觉上的享受。这种时髦而又接地气的宣传方式,让主题报道深入人心。
新华社用一部创意“网红”作品,引起网民共鸣,引发传播高潮,彰显了主流媒体的价值。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越来越看重个性、表达和特色。在打造优质内容的同时,有效推动形态创新;在保持创新的同时、主动融进新的表达语境并保留自身的格调与特色,应该就是新华社在微信公众号下半场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竞争力。

姓 名:
邮箱
留 言: